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光復橋

光復橋
光復橋日治時代原名昭和橋,是板橋最早與台北市相通的橋樑,也是新店溪上歷史最悠久橋樑,橫跨在板橋港仔嘴萬華加蚋仔之間的新店溪上,連接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和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的橋樑,為縣道114路段之一。(引自維基百科)
日據日期的昭和吊橋即今光復橋前身(維基百科)
為了盡量保持昭和橋的原貌,光復橋以斜張橋重建
開車行駛在光復橋上也許感受不出它的優美,但騎車在新店溪自行車道上,則別有一番風味。從華江橋下經過,不管是走新店溪右岸或左岸,都能一窺光復橋的英姿。尤其是今年新北市政府大力整頓河岸景觀,使原本雜草叢生的河岸,一下遼濶了起來,整個視野也開濶了許多。原來不易見到的橋身,因為觀賞地點變寬,所以看得更清楚,角度也更多元,可以用美不勝收來形容。

清除所有的雜草,讓光復橋更突出
藍天白雲青草綠水紅男綠女,光復橋更美了

國旗和紅色懸臂互相呼應

騎車經過這裡,經不起火紅橋身的吸引,立馬停車,駐足欣賞。橋身結構是林同炎大師的斜張設計,是遠東地區首座採用斜張式設計的橋梁。橋緣欄杆上插滿國旗,與大紅色的斜張懸臂迎風飄逸,更是壯觀!橋下綠草如茵,與新店溪寬濶的河面形成一幅悠閒而和諧的畫面。樹上的白頭翁自在的跳躍著,草原上的喜鵲則悠閒的覓食,還有成群的外來種八哥,嘎嘎的叫個不停。白鷺鷥、夜鷺立在河邊,像仙風道骨的仙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水鷸(可能是長趾濱鷸)一小群的站在沙丘上,我不經意的走動,驚擾了它們,害得他們飛到水邊。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水鳥在水邊覓食,動作輕盈而敏捷,體態真像梁實秋先生說的: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地穠纖合度,跳盪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
枝頭上的白頭翁

草原上覓食的喜鵲

河邊的水鳥

成群的長趾濱鷸(待驗證)

落單的長趾濱鷸
不敵強烈冷氣團的鯰魚


回到車道上,則有慢跑的民眾及自行車騎士,悠哉的享受樂活生活。草原上,愛好棒球的朋友們,正在收拾運動用具,準備回家。所有的人,都盡情地享受這冬天日落前的短暫暖陽。我跨上愛駒,依依不捨的揮別光復橋。
冒著寒風在華江橋下鈞魚的鈞客

踏著夕陽的餘暉回家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來玩新月橋

來玩新月橋

新月橋橫跨於大漢溪上,位於新海橋上游。連接左岸的新莊廟口夜市及右岸的板橋435藝文特區,是一座以休閒及觀光為主的現代橋梁。不但兼具交通與公共造景藝術,還提升地方經濟的繁榮,是一座多功能的城市橋梁。
橫跨在大漢溪上的新月橋

夜晚七彩霓虹光雕的新月橋更浪漫
橋梁主體包含牽引道總長共計1133公尺,橋梁設計採用「不對稱雙鋼繫拱橋」,是國內雙跨距最長的鋼拱橋,以不對稱雙鋼繫拱橋與吊索組合來形塑律動山水、活力四射的意象。橋上規劃四座不同特色的觀景休憩平台(包括:曲之藝、光之影、水之舞及風之律),並且於跨越主河道的水之舞平台上設置透明橋面板的天空步道,以提供民眾體驗水影舞動樂趣。而夜間光雕部分將以光之律動為主題,利用燈光來烘托拱身優美之弧形並以亮點投射水邊以延伸整體景觀橋山水律動的意涵,將美化大漢溪河岸夜景,將新月橋打造為板橋及新莊新地標。(詳細資料請參考http://tour.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C1_382000000A_012549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關渡橋

關渡橋是連接淡水,八里,臺北市的重要橋梁。少了他,大臺北的運輸網絡就會缺一塊,造成極大的不便。關渡橋做為一個如此偉大的橋,除了位置重要外,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其實更大。在暢通貨流上,每日來往的車流是大台北的動脈,供輸台北地區必要的氧氣與活力。
關渡橋在基本的橋梁功能外,還有更大的附加價值。首先是,休閒與娛樂價值。其次是串聯商場的價值。最後是關渡橋的美感藝術。其實這三項功能是相互關聯互有影響的。因為關渡橋連接淡水,是出入淡水及東北角重要的通道,所以會帶動商圈的繁榮,並且帶來人潮。人潮一來,地方建設也跟著動起來,像是八里左岸及淡水漁人碼頭及自行車道的建設,都讓整個關渡橋的週邊環境更有價值。
別俱特色的淡水漁船停在關渡橋下

自行車道與關渡橋簡捷的線條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秋冬是欣賞侯鳥的好時節

義興吊橋

義興吊橋
義興吊橋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在台七線北橫公路通往宜蘭約22公里處,在過了著名的復興吊橋後,上了坡不久依指示牌左轉,就抵達入口處了。車子可以停在入口處的路邊,如果是從台七線步行,則在台七線旁有牌樓,依指示拾階而下,亦可抵達。在通往吊橋的路上,兩旁都是竹林,台階的欄杆,以仿竹欄杆造形施作,與兩旁的竹林相呼應。走在其中頗有李安導演”臥龍藏龍”的感覺。只是,這次的主角是賽德克.巴萊的莫納魯道。
台七線的入口下方
仿竹欄干的竹林步道
小烏來風景區地圖
橋塔